【教学贡献奖】
宁方立,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课程“机械设计”负责人,国家级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设计)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副主任,西北地区高等学校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秘书长,机电学院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分中心副主任。
近年来,申请人针对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开展了教学改革,提出多模态混合式教学方法。在我校机械类“机械设计I”课程中积极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23年,该项研究获校级优秀教学研究一等奖,“机械设计I”课程荣获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成为我校该批次的唯一混合式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我校机械设计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一直在全国同类课中发挥着重要的教学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高等工程教育进入了一个“互联网+创新教育”的新工科时代,为了继续发挥机械设计课程在“总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申请人带领课程团队多年来在新工科建设上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实践。2023年,“夯实基础,面向‘总师’型人才培养—机械设计课程的传承与创新”荣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同时,申请人还组织了多场校内外专家教学报告。2023年5月17日,邀请周计明教授举办了“人工智能辅助慕课制作”的专题报告。2023年9月6日,邀请叶军副教授举办了一场“示范课教学暨教学经验交流会”的专题报告,并联合我校定点扶持的呼伦贝尔学院工学院教师在线上同步参会,对提升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石磊,一体化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共党员。
在学院党委三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申请人用五年的时间调整改革,解决了实验和实践教学资源分散、跨专业综合创新实践难以开展的问题,提升了实验和实践课程的学科交叉性与综合性,形成了面向新工科的智能制造大类实践教学建设平台,基本满足了日益增加的教学、科研任务对实验资源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深化机电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国家一流专业、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在全国实验示范中心迎评工作中,申请人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同志、无私奉献,牵头组织材料收集、文档整理,主笔撰写机械基础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阶段性总结报告(2018-2022年),凝练示范中心特色亮点,指导完成示范中心视频宣传片,一举从全省48个国家级示范中心中脱颖而出,并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上报教育部,获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通过对学院实验条件建设的调研,申请人就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制度建设、资源整合、管理模式上提出了一体化共建共享开放的解决方案;构建了高效的实验条件保障体系,实现了教学、科研实验资源的优化布局;解决了日益突出的实验室用房紧张、实验环境老旧、实验条件孤立;激励机制不完善,发展动力不充足、功能定位不准确,建设与管理不系统、学科与专业有脱节、资源配置不合理,仪器设备重复建设等系列难题。
【科研贡献奖】
王鸿博,副教授,中共党员。参与了某新型号的从头研发工作,负责配合总体研制单位,完成型号部分子系统的联合研制任务。
在当前环境下,各子系统研制任务面临工作量巨大,时间紧迫等严峻的挑战,在研制过程中,申请人围绕子系统的研制难点,立足一线,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充分理解并提炼了总体研制单位对子系统的需求及隐含需求,清晰梳理了子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交联耦合关系,为研制的落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申请人依靠西工大在航空系统领域的深厚积累,高效完成了多个子系统的建模、分析、仿真及详细设计工作,并在相关的需求细化、总体方案及详细设计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保障了研制任务的顺利进行。
在该项目实际研制过程中,申请人提升了自身的理论及工程实践能力,还以自己严谨的态度和专业能力获得了总体单位的高度认可。在此基础上,双方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通过深度参与重大型号任务,申请人为我校的航空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仅如此,该项目还促进了产学研融合,不仅为未来进一步参与该型号的后续设计、制造及保障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培养更多精通机、电、液系统的领域人才,为我国航空工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陶凯,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员,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机电学院院长助理,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2023),连续两年入选Elsevier“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2-2023),获微系统与纳米工程峰会“优秀青年科学家奖”(2022)和西北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一等奖(2022)。
围绕传感器对电源的长期化和智能化需求,申请人开展了微能源与智能微系统方向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多项学术成果。在2022-2023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s、Nano-Micro Letters、Nano Energy、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JMEMS等领域核心SCI期刊发表论文12篇。其中,利用液固耦合实现微电荷图形化的研究工作被领域核心期刊JMEMS评为“JMEMS RightNow”论文奖,同时也让西工大英文缩写“NPU”首次登上JMEMS期刊封面。将振动俘能器件集成于机翼蜂窝结构以实现减震/俘能一体化设计研究工作,被能量转化领域核心期刊ECM综述文章列为近十年无人机能量俘获方向最新研究进展,相关工作获评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022)、Nano-Micro Letter ESI 顶尖论文奖(2022)等。
同时。申请人指导的研究生连续三届获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21-2023)、并获IMCC2021杰出论文一等奖、IEEE MEMS2021杰出论文提名奖、第四届振动与能量俘获及其应用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23)、iCANX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023)等多个学术奖励。其中,指导的2023届硕士毕业生赵哲同学登上《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100名学生代表名录,是2022年全校10名优秀研究生标兵之一,被西工大官微以“厉害了,西工大赵哲!全国1%、全校1/10、全年级1/395”专题报道。
【党建成果奖】
许英杰,教授,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中共党员。申请人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履行支部书记的政治责任,积极推进教师党支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强化政治担当,以支部为平台,引导教师党员在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本年度主要业绩如下:
(1)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成效显著。申请人所在的支部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共建为载体、以科研提升为动力支撑团队攻坚任务落实,逐步形成“党建、共建、科研”融合的工作机制。还与西飞、航空工业618所等军工院所开展支部联合共建,依托国防攻坚战略需求,支部党员全部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攻关,为航空航天多个重大型号装备提供先进设计方法和制造技术保障,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成效显著。不仅如此,支部党员教师在本年度先后荣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航空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2)先锋模范作用突出。支部引领党员教师攻坚克难,持续传承心怀“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本年度支部党员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以支部党员为核心的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得中国五四青年集体奖章,入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支部多位党员获工信杰出青年奖、陕西省青年科技奖、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3)为党育人事迹典型。支部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党建引领一流人才培养,坚定研究生服务国防、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在支部党员教师的培养和指导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研究生群体,本年度获得陕西好青年、宝钢优秀学生奖、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罗俊,教授,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中共党员。提出了“凝心聚力、扎根基层党建”的工作思路,强化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坚持教学与科研相助互长,助推年轻教师成长。
作为精品课程、教材建设骨干,申请人引领团队年轻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将教学与科研相助互长的优良作风赓续传承,全方位创建四维一体国家级一流教学资源,用名师团队传道、金牌课程授业、立体教材赋新、国家平台赋能,营造了一流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环境。不仅如此,围绕国家教学名师,申请人还主导建立起工信部首届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2017年),构建出以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党员教师为主体的战斗堡垒,保障了我校首批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顺利通过复评(2018年),并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带领支部党员建成校样板支部(2020年)。
近三年来,申请人所在支部发展教师党员2人,支部党员获国家WR计划教学名师(2020年)1人、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1项(2022年)、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1人、陕西省科技新星1人。支部教师出版教材7部,其中《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2021年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下),教学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项(已公示,主持、参与各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2 项(主持、参与各1项);支部教师科研成果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陕西高校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
【实践育人奖】
崔敏超,教授,中共党员,担任机电学院2022级本科生辅导员以来,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履行职责,本年的主要业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优良班风学风,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
在2022级推行晚自习打卡、期末备考每日两题、朋辈答疑、模范班级培育等学风班风建设活动,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学习,同时组织院长下午茶、辅导员跟你聊专业、学术沙龙、辅导员说《我的留学故事》等活动,鼓励学生把课业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为目标和梦想而努力,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在转专业中,2022级智能制造大类转出11人,转入25人,实现净增加14人。
二、以全国大赛为牵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以“互联网+”“挑战杯”等全国大赛为牵引,结合个人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专题项目、自然基金面上和青年等科研项目,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开阔学生创新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互联网+”国赛金奖、省赛金奖及银奖等竞赛奖项5项,获评“互联网+”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陕西省科技厅组织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科协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并入选“互联网+”大赛国赛评委专家库。
三、练就扎实教学基本功,打造高质量课堂
承担本科生课程《机械制图基础》教学任务,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教学思想、内容、重难点和知识逻辑,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信息大类学生专业背景,通过类比空间投影和数据主成分降维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愉快课堂氛围,上一年度累计授课学生431人,评教得分96.56,排名机电学院前15%。
郝永存,副研究员,中共党员,担任机电学院2019级05081901班班主任,在工作中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体业绩如下:
1、在思想教育方面,通过主题班会、一对一谈心谈话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疫情封校期间,密切关注学生动态,解决学生需求,安抚学生情绪,帮助和引导学生安稳渡过疫情困难时期。
2、在学风建设方面,组织班级同学参加微系统工程系的文体活动,拓展班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渠道,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创新创业氛围。班内学生发表论文3篇,申请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4项,参加大创等科研竞赛获国际级奖励3项,国家级奖励16项,省部级奖励20项。
3、在学业规划方面,引导学生提前做好个人学业规划,帮助学生梳理考研信息,在院校选择、导师联络、简历制作、面试准备等多方面给与建议和支持。在考研前期对所有学生开展一对一的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和困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研究生考试期间,班级学生多人感染新冠,积极协调药品物资,安抚和鼓励高烧的同学,助力学生顺利完成研究生入学考试。
在学院的领导和微系统工程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05081901班取得优异成绩:班级入学学生26人,毕业率100%;一次性升学24人,升学率92.3%;5人获本科优秀毕业生,郭瑾获校优秀大学生标兵(全校共10人)。学生升学去向如下:本校13人,中科院4人,北京大学2人,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各1人,瑞典皇家理工、德国弗莱堡和新加坡国立各1人。
审核: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