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总师型”人才培养体系,聚焦“低调务实、兼收并蓄,厚积薄发、为国铸剑”的人才特质内涵,将"总师育人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夯实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优秀导师示范引领,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现展示我院部分“我与导师的研途故事”。
师者关怀:科研与生活的交织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研究生期间,我有幸师从张映锋教授。张老师坚持“因材施教、学思并重”的治学方法,注重个性化和启发式教育。记得在西工大读本科时,我就对张老师的渊博学识和为人处世十分敬仰。大三时,有一次路过老师办公室,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主动推门询问读研的事,尽管张老师正忙着工作,见我进来后叫住我聊天,鼓励我努力学习,他的平易近人和真知灼见深深地打动了我。读研期间,张老师发现我擅长数学建模和编程,并对机器人和智慧工厂有深厚兴趣,他讲解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物联网的最新前沿,并引导我思考智能化设备的建模和优化问题。张老师不仅在学术上悉心指导,还鼓励和带领我们实地走访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变速器等国之重器的研发制造过程,到实践中找问题。在一次调研中,我发现了车间中生产-物流动态联动的问题,特别是智能化生产设备和AGV的协同优化机理。在张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我开展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和工业物联的车间级生产-物流联动与协同优化方法的研究。
张映锋教授指导学生
聚焦前沿:追求卓越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张老师倡导“聚焦前沿,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鼓励青年教师和学生们要高标准、严要求,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读博期间,我和几位低年级的博士生常为发论文发愁,都想尽早发表一些普通期刊的论文。张老师知道我们的想法后,教导我们要追求卓越,向本领域一流学术成果对标,主动找我们定期交流和讨论科研进展,不断提升我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老师鼓励我们精读本领域TOP期刊的论文,学习其新理念,基于国家重大项目训练科研能力,带我们到航发动力、法士特、航发研究院、核九院等企业与工程师交流,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灵感源泉。在张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从学术小白开始,通过多年不断地学习积累,先后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上发表论文4篇,其中3篇入选“ESI 高被引论文”。通过这件事,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信心,培养了我勇攀高峰的科学追求。
张映锋教授指导课题组的科研实践
使命担当:心怀“国之大者”
立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张老师常常在组会和指导过程中强调,青年教师和学生们要树立心怀“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努力学习科研本领,将来为国家的重大需求服务。参加工作后,我将研究重心放在解决“卡脖子”难题上,围绕我国重大型号装备,通过与航空工业集团和中国航发集团及其主机厂所如成飞、商发等开展与国之重器相关的合作研究。为了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张老师经常邀请国际知名高校的院士、ASME/CIRP/IEEE/IET Fellow 等智能制造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作报告和学术交流,鼓励并支持学生前往国际一流高校访问和深造,包括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支持我在IEEE ICASSP、CAMSAP等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培养我们的国际视野。每当学生出国交流的时候,张老师总是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不仅要敢于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还要不忘初心能回来,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张老师的培养和指导下,经过不懈努力,我也在智能制造系统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先后获得西北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海克斯康一等奖学金、华为奖学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3)、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2023)、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2023)。
永怀师恩:铭记在心
最后,我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张映锋教授,是您将我带入学术的殿堂,悉心呵护和指导我的成长,用心地培养我,让我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仅在学术上,在生活中张老师给予了学生们无私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师恩在心,永生铭记,真诚地感谢您对我一直以来的指导和培养,这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张映锋教授科研团队合影
导师简介:
张映锋,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导,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杰青,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指导研究生50余人,主讲课程4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重点1项、面上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2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项。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2)、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1),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3),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1)。
以培养“服务制造强国战略,构建格局大、创新强、视野宽的智能制造拔尖人才”为育人目标,从价值塑造、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全方位培养学生,指导的研究生获校创意创新种子基金重点项目4 项、国家奖学金10余人次、校优博3篇、陕西省优博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