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2 齐乐华教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1.4 工业设计与人机工效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荣获首批“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创新设计研究
1.7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在秦创原总窗口沣东新城注册成立
1.9 获批全国首个“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设计)课程虚拟教研室”
1.10 张卫红院士团队、余隋怀教授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11 张卫红院士、万敏教授、张映锋教授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
1.12 朱继宏团队、苑伟政团队分别获2022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1.18 葛文杰教授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机械原理(第八版)》获全国教材建设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机械设计(第十版)》获二等奖
1.21齐乐华、马炳和团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度“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
1.22汪焰恩《3D 打印技术》和产乐华《机械制造基础》MOOC 课程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1 承办“喜迎二十大,金秋迎盛柿”第三届柿子创意采摘大赛活动
2.2 承办“踔厉奋发新时代,勇毅前行新征程”第二十四届党旗接力赛
2.3 院长书记为毕业生讲授“工大最后一节课”,鼓励研究生心怀国之大者,树立远大志向,为建设制造强国奋勇前进
2.4 硕士生王鑫和博士生任益辉参与的“追火箭的年轻人”社会实践队收到团中央表彰
2.5《机械工程中的数值优化与有限元方法》等5门课程评选2022年西北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
2.6《民间设计艺术研究》等3门课程入选2022年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团队
2.7单晨伟、陈丽伶两位老师入选西北工业大学2020年“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拟推荐名单
3.1.1支部共建促进科教校企融合,提升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微系统工程系党支部与中航电测人力资源党支部
3.1.3党建共建促发展,凝心聚力创一流——501-1支部同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35车间党支部开展共建合作
3.1.4党建引领业务 深化校企合作---机电学院赴陕飞走访调研
3.2.1北京精雕集团到访机电学院推进人才培养合作共建项目开展
3.2.2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西北工业大学高端数控机床产学研对接交流会顺利召开
3.2.4山东省诸城市-西北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顺利开展
3.2.5深化校企融合 促进高质量就业——院领导带队走访调研航空工业用人单位
3.2.6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公司刘斌副总经理一行 到西工大调研
3.2.7疫情期间我院邀请西飞、爱生集团专家为学生开展线上生产实习讲座
3.2.8机电学院老师陪同校领导赴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走访调研
3.2.9机电学院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就业与实习基地
3.3 学研一体化平台搭建,成为国内领先的航宇智能制造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中心
3.4 校企协同助力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圆满完成2020年生产实习
3.5工业和信息化部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协同育人示范基地揭牌仪式
3.6机电学院与英国雷尼绍公司、深圳云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举行实验室共建研讨会
3.7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基地首批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
3.8航空发动机智能装配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获批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1 蔡志强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荣获IEEE PHM国际会议最佳论奖
4.5 陈登凯教授团队参与的“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荣获“2022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
4.7研究生周子丹、吕博铭、于家豪等在诺森比亚-西北工业大学双边学术论坛上作报告
4.8硕士生于家豪荣获iCANX 2022科学大会“优秀学生论文二等奖”
4.10王丹、杨昀荣获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5.2.1 博士生金新航成为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5.2.2身边的大国工匠」何小虎:不断成长的火箭“心脏”钻刻师
5.3.1 张卫红院士研究团队收到了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所,署有凌文辉所长和王继星书记亲笔签名的感谢信
5.3.3 2020届硕士祁瑞帅被评为“中兴通信2020届领域级优秀毕业生”
5.4.1【陕西广播电视台】专访我院青年教师——中国航天陕西助力!“世界航天日”一起探索科技未来
5.4.4【中国科学报】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曹增强团队小能量电磁加载领域获突破并实现产业化
5.4.5【陕西新闻联播】专访我院刘维伟老师团队——飞上九天揽月拥抱星辰大海 我省高校为国家重大需求贡献力量
5.4.6【中国聚合物网】汪焰恩教授团队: 3D打印活性仿生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党旗接力赛是西北工业大学特色鲜明的精品党建活动,象征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代代传承,通过党旗接力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在新时代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西工大力量。
年份 | 奖项 | 姓名 | 导师 | 论文题目 |
2022年 | 优秀奖 | 李祥宇 | 任军学 | 复材风扇叶片前缘加强边高效精密多轴加工关键技术 |
2021年 | 铜奖 | 孙宝云 | 马炳和 | 高性能柔性热膜微传感器及其在流体壁面剪应力测量中的应用 |
佳作奖 | 康昊 | 常洪龙 | 基干多自由度弱耦合谐振器的模态局部化加速度计研究 | |
2020年 | 佳作奖 | 胡俊山 | 张开富 | 力热耦合的复合材料干涉连接结构松弛演化与失效机理 |
2019年 | 优秀奖 | 付晓军 | 刘更 | 行星滚柱丝杠副啮合与运动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2018年 | 银奖 | 张和民 |
苑伟政 常洪龙 | 基于模态局部化的弱耦合谐振式加速度传感器敏感机理研究 |
2017年 | 佳作奖 | 申强 | 苑伟政 | 高Q值硅微机械陀螺系统特性分析与面向精度的设计方法研究 |
2013年 | 铜奖 | 吕海峰 | 苑伟政 | 浮动式微剪应力感测器及其在气动测量中的应用 |
硕士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超60%的毕业生选择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国防事业单位就业,立志扎根西部,服务国家国防战略需求。毕业生主要分布在航空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兵器工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96861部队等国家国防科研单位、国有企业、部队及高校工作,在国防科技主战场上奉献青春、建功立业,为我国载人航天、探月与探火工程、重大航空装备、杀手锏武器装备的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撑与人才保障,续写“西工大现象”新篇章。
5.4.7【中国青年报】专访因传统文化“走红”的工科教授-余隋怀